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楼市刚需怪谈。

发表于2012-11-29

  “刚需族”是指“有刚性需求的购房群体”,是楼市购买力最真实的群体。

“刚需族”囊括了首次置业人群、青年置业人群、婚房主力人群、异地创业人群、保障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人群,当中80后所占比例最大。[1]

   按照经济学基本概念,所谓刚性需求,是指供求关系中受价格影响较小的需求部分。也就是说,某种商品无论价格涨跌,对人们购买这种商品的行为影响较小。

在风云变幻的楼市中,有着这样一群人,他们有着最基本的住房需求,但他们对楼市和时下的楼价有着固执而坚定的看法,不会接受过高的楼价,但当楼价调整到可承受的范围内,他们就会入场。这样的人,被称为“刚需族”。

  作为刚需族一般有如下特点  1 、对房子有强烈需要。

“刚需族”是对房子有强烈需要的人群。特别是80后“刚需族”,他们认为想要实现自身的城市化,就一定要在城市拥有属于自己的房产。55%的80后想通过拥有不动产而对这个城市产生精神的归属感,这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“为结婚而买房”的传统需求。

2、对楼市有一定了解。

“刚需族”对该不该买屋,什么时候买屋,心里非常有主意,不会人云亦云,追涨杀跌;他们不会轻易为开发商的小恩小惠所动,对一切“先涨价后打折”的把戏洞若观火;他们往往对楼市和时下的楼价有着固执而坚定的看法,他们从容而专业,成熟而不容易受外界影响;特别是经历了楼价癫狂时代后,他们已变得很成熟,很理性。

3、会适时出手购屋。

“刚需族”不是偏执狂,只要开发商把房屋品质做好,价格符合承受能力,他们还是会很欣喜地去排队购屋。换句话,他们不会接受过高的楼价,但当楼价调整到可承受的范围内,他们就会入场。

刚需族 - 评价

“刚需族”是楼市购买力最真实的主体,是楼市最强大的“置业力量”。

业内一直有一个观点,不管楼市如何变化,由于大量刚性需求存在,支撑了我国房价长期上涨的趋势,也决定了市场出现波动时,房价不会出现大幅回调。

   “刚需族”是楼市购买力最真实的主体,是楼市最强大的“置业力量”。 [3] 业内一直有一个观点,不管楼市如何变化,由于大量刚性需求存在,支撑了我国房价长期上涨的趋势,也决定了市场出现波动时,房价不会出现大幅回调。

    但是楼市刚需却并不单纯,甚至说毛呢甚多 。上周末,张伟(化名)终于完成了收房手续,拿到了自己在北京的首套房钥匙。两年前,他在北京市通州区买到了这套68平方米的房屋,现在的市价较当初购房时上涨了近20%。

这颇符合张伟的预期。在他的计划中,虽然这套房屋是用于自住,但随着房屋的升值,他将来就能用更多的资本在市区换一所大一点的房子。毕竟对于在三元桥附近上班的张伟来说,每天的路程确实有点远。

李娜(化名)的想法更为实际。去年她在北京大兴区购买一套现房,这是她在北京买的第一套房,但直到现在还没装修。她甚至对这套房的质量毫不在意,在今年的北京雨季,这套房有一些损坏,她也没有专门找人维修。

这是李娜唯一的一套房产,目前她与男友租住在百子湾附近。在她的计划中,新购的这套房屋原本就不是用于自住,而是纯粹作为投资品。“工作了这几年,好不容易攒下一些钱,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贬值。”她说。即便每月的收入半数都用于还房贷,但与把钱存在银行相比,她还是感觉更“踏实”。

在北京的年轻人中,抱有类似张伟和李娜想法的不在少数。这些“刚需”人群将首套房赋予一定的投资品属性,以一定程度上对冲未来的房价上涨。一些资金实力不足的购房者选择合伙买房,计划在将来出手时按照出资比例分享房屋增值的收益。

资金贬值的压力和投资渠道的缺乏,促使不少人把目光转向房产。此前,这类人主要是专业的投资客,如今越来越多的首套房“刚需”人群也加入其中。不少业内人士认为,北京已没有纯粹的自住型需求,因为多数房屋兼具自住与投资的双重属性,包括首套房和二套房。因此,传统意义上的“刚需”已很难再用房屋套数来界定,以往以首套房和二套房为代表的“刚需”正面临不“刚”的尴尬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“限购令”似乎难以彻底限制投资需求的入市。

分析认为,资金避险情绪的出现不仅与投资渠道缺乏有关,更与“限购令”等楼市调控的行政手段密不可分。去年以来,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在销售过程中增加了一套说辞:“越限,越能凸显房子的价值。”这与高端住宅市场的热销是同一个逻辑。自从国土部在2004年推出“限墅令”以来,别墅的稀缺性和资产保值功能凸显,带动高端住宅市场持续多年被看好。

限购政策在凸显房屋价值的同时,也催生了一些恐慌性购房者。恐慌情绪的蔓延又容易导致成交量和房价的大幅波动,这显然与调控目标背道而驰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今年10月,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(不含保障房)平均价格上涨0.4%,自6月以来已连续5个月上涨。尽管岁末年初是传统销售淡季,但不少地方的楼市成交量不降反升,房价也回到调控前的水平。

在经过近22个月的市场消化后,“限购令”领衔的“新国八条”边际效应正在递减。不少业内人士认为,楼市调控应抓紧构建市场化的长效机制,摆脱对行政性指令的过度依赖。

   

     

发表于2012-11-29

“刚需族”是楼市强大的购买力,不容忽视,你们要善待我们

发表于2012-11-29

好帖~~

上一页|1|
/1页